鰱(學名: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)是鯉科、鰱屬魚類。體側扁,稍高,腹部扁薄,從胸鰭基部前下方至肛門間有發達的腹棱。頭較鳙小。吻短而鈍圓??趯挻?,端位,口裂稍向上傾斜。鼻孔的位置很高,在眼前緣的上方。眼較小,位于頭側中軸的下方。下咽齒闊而平扁,呈構狀。鰓耙彼此連合呈多孔的膜質片。左右鰓蓋膜彼此連接而不與峽部相連。具發達的螺旋形鰓上器。鱗小。側線完全,前段彎向腹側,后延至尾柄中軸。背鰭基部短,起點位于腹鰭起點的后上方,第3根不分枝鰭條為軟條。胸鰭較長,但不達或伸達腹鰭基部。腹鰭較短,伸達至臀鰭起點間距離的3/5處,起點距胸鰭起點較距臀鰭起點為近。臀鰭起點在背鰭基部后下方,距腹鰭較距尾鰭基為近。尾鰭深分叉,兩葉末端尖。鰾大,分兩室,前室長而膨大,后室錐形,末端小。腸長約為體長的6倍。腹腔大,腹腔膜黑色。成熟雄魚在胸鰭第1鰭條有明顯的骨質細櫛齒,雌性則較光滑。
幼魚
剛孵出的仔魚,胚體長6~7毫米左右,沒有色素細胞,軀干部肌節數25~26對,尾部接近為全長的1/3。呼吸器官為古維氏管和尾下靜脈。孵出后2~3天,體長7.0~7.5毫米,頭部出現較多的黃色素,黑色素也稀疏散布在身體各部。孵出后4~6天,鰾1室,橢圓形。體長8~9毫米左右,體側及頭背部的黑色素比鳙、青魚、草魚、的魚苗都多,尾鰭褶上有兩堆較明顯的黑色素,一在脊索末端,一在其前下方的尾褶上;左維氏管消失,用鰓呼吸,卵黃囊尚殘存,即開始攝食。
經濟及食用:鰱是中國淡水四大家魚(青、草、鰱、鳙)之一。已在中國各地廣泛實行人工養殖,在淡水魚產量中占有重要地位。已被中國以外許多地區引進養殖。不僅有很高的經濟價值,而且有凈化水質的生態價值。為水庫、湖泊、池塘養殖的主要對象。魚肉細嫩鮮美,是市場常見的食用魚類。
藥用:①肉:溫中,利水;用治久病體虛、水腫。②頭:用治頭暈乏力。
魚病防控
除了魚種入箱前做好和免疫工作外,在日常管理時應做到早發現、早的原則,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。在夏季和秋季魚類疾病流行季節,應該全箱潑灑漂白粉、生石灰漿等,用小籃子或袋子裝強氯、漂白粉、硫酸銅、敵百蟲等,交替使用,掛在網箱周圍預防魚病。網箱養鰱在正常情況發病很少,但錨頭鳋偶爾感染,可使用,將魚聚于網箱一角,用90%的晶體敵百蟲溶液對魚群進行慢慢潑灑,或者將病魚挑出,置于5%鹽溶液中浸泡20分鐘,效果更好。